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
智能矿山建设提速,中国煤矿行业迈向“安全高效”新阶段
文章发布时间:2025-11-18点击次数:

在数字经济与“双碳”目标的双重驱动下,中国煤矿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。昔日以“人力密集、风险较高”为传统印象的采煤业,如今正借助5G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尖端技术,加速向“少人化、无人化、智能化”的安全高效新模式转型,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愈发清晰。

b7c08e15-07c9-4236-8987-10a4d545a551.png

智能化建设驶入“快车道”,井下作业模式焕然一新

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一季度,全国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超过1500处,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比重持续提升。智能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将矿工从危险、繁重的一线劳动中解放出来。

在山西某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,记者看到了一幅与传统煤矿截然不同的景象:井下,巨大的采煤机在远程操控下自动割煤,煤炭通过皮带机源源不断运至地面;地面调度中心内,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管控平台对井下设备进行一键启停、全程监控,实时数据在大屏上一目了然。

“过去一个采煤工作面需要几十人,现在通过智能化改造,只需要几个人在地面远程操作即可完成,不仅大幅提升了采煤效率,更从根本上改善了作业安全环境。”该矿负责人介绍道。

绿色低碳转型成共识,煤矿“包袱”变“财富”

在追求安全高效的同时,绿色低碳已成为行业发展的“硬约束”。煤矿企业正积极探索煤矸石、矿井水、瓦斯等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,以及矿区生态修复,力求将环境“包袱”转化为经济“财富”。

例如,在陕西和内蒙古等地,多家大型煤矿企业正大力推进“煤-电-热-材”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。煤矸石被用于制砖或填充采空区,矿井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实现循环利用,以往直接排空的瓦斯(煤层气)也被收集起来用于发电或提纯。此外,利用矿区闲置土地和光照资源建设光伏电站的“光伏+矿山”模式也方兴未艾,为矿区提供了清洁能源,助力实现“净零”排放目标。

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,高质量发展前景可期

行业变革的背后,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引导。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近期连续发文,明确支持煤矿智能化建设,并将其纳入能源领域有效投资的重要方向。同时,资本市场对ESG(环境、社会和治理)表现日益关注,也倒逼煤矿企业更加注重绿色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。

业内专家指出,未来煤矿行业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一的产量竞争,而是综合了智能化水平、安全保障能力、绿色开采技术和成本控制能力的全方位竞争。“未来的煤矿,将是一个集智能生产、安全监控、资源循环、生态和谐于一体的现代化能源基地。中国煤矿行业正逐步摆脱传统粗放形象,迈向集约化、精细化的发展新阶段。”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相关专家评论道。

展望未来,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深入,智能化、绿色化必将重塑整个煤矿产业生态。一个更加安全、高效、清洁的现代化煤炭工业体系,不仅将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坚实保障,也为全球矿业的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贡献“中国方案”。

来源: 矿业前沿